大多无良不负责任的媒体,都是意识超前满腔热情的,让人不得不叹服。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媒体特别喜欢照抄美国佬的“水门事件”的叫法,用“门”来修饰丑闻或绯闻,以为这样报道就有点深度了,实际上只是让人发笑罢了。详见:《随笔:门! 门!! 门!!!》https://www.xiaohui.com/weekly/20060717.htm 。不过这样也好,和谐社会,咱们需要的就是欢乐。:)
这次又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国内的媒体,如果某个程序员或技术人员赚了大钱,或者某个少年写了几个软件,就喜欢用“中国的比尔盖茨”来形容他;如果某个小孩在网站下载个工具黑了个网站,就惊呼为“天才黑客少年”。
OK OK,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中国的比尔盖茨”呢?反正一时无聊,咱们来做个统计。
搜索关键字 | Google 的结果 | Baidu 的结果 |
"比尔盖茨" | 1,460,000 | 2,850,000 |
"中国的比尔盖茨" | 19,700 | 8,710 |
"中国的bill gates" | 94 | 1,490 |
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天才比尔;故垒西边,人道是中国盖茨。同志们,快来看看,快来看看,有哪些人是“中国的比尔盖茨”呢?搜索出来的结果如下:https://www.xiaohui.com/weekly/20070714-chinese-bill-gates.htm
http://www.viphot.com/InfoView/Article_84375.html
中国人去年已实现期盼已久的航天梦,那么离软件大国梦也应该不远了。看到了曹参和永中精神,中国人有理由期待早日出现一个中国的比尔·盖茨!
http://fangxd.bokee.com/viewdiary.12145852.html
陈天桥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比尔·盖茨的人选。他比其他人的可能性高出很多。无论是商业运作的成熟度,还是资本运作的眼界视野,或者已经拥有的资源,都已经大大超越了其他互联网富豪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9654
到了20-21世纪之交,西方造就了一个又微又软的形而下的比尔·盖茨,中国造就了一个又淡又定的形而上的于丹。两颗明星的璀璨度差不大离。
http://tech.163.com/07/0711/09/3J43C1LP000915BF.html
这个曾经被《东方时空》比喻为中国的比尔·盖茨的男孩,又一次创造了80后新生代创业成功的典范。昨天,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个带有“奇迹”色彩的男孩。
http://chineseworld.chinaqw.com/cfrs/459.shtml
短短的两年时间,他书写了一个从游戏玩家到身价千万的游戏开发公司董事长的神话。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194551.html
就在戴志康出生前的几年,哈佛大学的本科生盖茨中途休学,创办了微软。戴志康3岁那年,另一个辍学创业的美国男孩创立了戴尔。十多年后,20岁的中国青年戴志康也在大学第二学年开学之后“跑路”了。
http://www.tihoo.cn/archiver/?tid-1043.html
这年,徐凡17岁。他成了校园大名人,还赢得一个足以让他骄傲得一飞冲天的雅号:“盖茨”—盖过比尔"盖茨。
http://news.sohu.com/20050222/n224379413.shtml
曾经有人把王永民比做“中国的比尔·盖茨”。王永民说,“如果不是因为盗版,我应该是中国的比尔·盖茨。”
http://vweb.youth.cn/cms/2006/2006news/cxdh/zxbd/200608/t20060822_356022.htm
他能熟练掌握和运用13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并且独立完成了“顺用学生信心管理系统”等3项毕业设计,撰写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1:0版》等3篇8000多字的毕业论文,还独立设计、编制了40多个应用和学习软件,编制了中小学校管理系统软件...
http://www.hpe.cn/ShowNews.asp?ArticleID=27563
我的梦想是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中国的比尔·盖茨。你可能觉得这句话有点语出惊人,但我一定 ...
http://www3.ccw.com.cn/viewthread.php?tid=51916
王文京最早在中国国务院财务司工作,1988年看好企业对软件的需求将大增,他辞去人人称羡的稳定工作,与创业伙伴苏启强带着借来的5万元人民币,两人窝在2坪大的房间里,靠着一台个人计算机,创立了用友软件...
发现"中国的比尔.盖茨"
北京教育报校园周刊:周刊声音目前,《晨报》又一则极具冲击力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消息让人们吃了一惊,据说 又要有一位中国的比尔.盖茨了。对于"中国的比尔.盖茨"一词许多人都已耳熟能详,这 当然也是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创业潮所赐,频频见诸报端的学生创业的个案,作者在热情 洋溢的报道之后都要加上语重心长的点评:又要出中国的比尔.盖茨了。第一次看到这样 的说法,也一样的满心的欢欣鼓舞,但这样的话一来二去多起来了,自然不免就有怀疑 ,因为在比尔.盖茨之后的今天,美国本土也没有产出几个比尔.盖茨来;怎么到了中国 就忽如一夜春风来,有了那么多的盖茨呢?再加上及至今天也没有见到过传说中的奇迹 或是期待中的市场辉煌,对于顽固率直只相信眼睛和思考的人们而言,自然不免更有疑 心:莫非学生创业也已被炒成了时下流行的"概念股"?
据考证,最早的学生创业是指毕业生的自谋职业,这可以从近两年国家教育部关于 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文件中找到例证。及至演变到今年的"休学创业",就被媒体渲染得神 奇而富于英雄色彩。生活中的"创业"其实很普通,每天成千上万的公司在开张和关闭, 这也许是工人、农民、商人、转业军人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创业实践,唯独"创业"与"学 生"结合起来就显得非同小可,这实际上是由于我们一贯对于"学生"群体缺乏正确的认识 :传统学生角色的定位就是学习,是一个输入过程而不要求有输出结果。一旦有一个学 生在求学期间有了创造结果,自然令社会刮目相看。想起来不管今天美国的盖茨多么高 大,但在他从校园里默默地踏上创业征途时并非像我们今天许多学生那样风光万千的, 对一种本来很正常的现象超乎寻常的关注并非是健康的社会心理,至于一相情愿地把盖 茨之路搬到今天的中国上演,则是莫名其妙的荒唐。
而就日前推出的几例"盖茨"看,断言实在来得过早。比如推出中国第一台VCD的万燕 当初是占尽市场先机,在市场成熟时已经"泯然众人",而最早为互联网摇旗呐喊的瀛海 威最初也是被顶礼膜拜,而今天在Internet中逐鹿的企业中他已是人微言轻。今天我们 几位大学生拥有的也不过只是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和技术革新,这与事业成功还有千山万 水,更不用提成为比尔.盖茨了。
能有今天这样沸沸扬扬的"盖茨热",媒体当然是功不可没。一些意识超前满腔热情 的记者们总能从蛛丝马迹中洞悉未来的玄机,并做一番看起来很真的描述。当然,媒体 是勇敢且不惮于犯错误的,发现是一个新闻,发现新闻是错误的还是新闻,体制赋予媒 体的特权不允许别人质疑和深究。但是这种特权究竟误导或捧杀了多少人。比如最近关 于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的报道中,先是热谈出了科技富翁云云,而后又众口一词关于学 生富翁之事属子虚乌有。无庸置疑,在这个充满炒作的社会里我们一些学校与学生也在 耳濡目染中学会了自我炒作,但是媒体如同双刃剑,今天可以使你名扬天下,明天也会 让你身败名裂。而且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当明白"百年大计,教育奠基"的道理。 教书育人、做学问、做研究,都是"炒作"不得的。
什么时候才有中国"比尔.盖茨"?有人也同样地问过中国经济学界;什么时候我们才 能获得诺贝尔奖?一位权威人士答:尚须时日,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中国 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把中国的问题解决好了,比获诺贝尔奖更重要。这个答案同样适 用于教育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真有中国的比尔.盖茨出现,他将是一匹黑 马,在有一天冷不防给我们一个惊喜,而不会是由媒体发现并培养他成功的。
相关文章